扬剧随时地方小剧种,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各大优秀剧目名满大江南北,有这多轰动全国戏曲界的优秀剧目。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扬剧文化中去了解关于扬剧的经典剧目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都的扬剧事业蓬勃发展,江都扬剧团排演数百出剧目,《香罗带》、《玉晴蜓》、《喜娟》、《修匾记》等优秀剧目名满大江南北。
上海共有八个维扬剧团:勇敢、苦干、华庭、联合、革新、新生、改进、三发,1951年合并为五个,正式定名为扬剧团。
之后,演员潘喜云、金运贵、崔东升、高秀英、石玉兰、华素琴等相继返回江苏、安徽,就地参与和发起组织苏北扬剧团(后为江苏省扬剧团)、扬州市扬剧团、安徽天长扬剧团等。
1954年,上海的扬剧《上金山》、《八姐打店》、《偷诗》等剧目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顾玉君、筱奎童、蔡元庆、丁曼华等分别获演员一、二、三等奖。
1958年,经过整风后的上海华联、友谊、艺宣三个扬剧团,分别归属普陀、杨浦、闸北管辖,并拥有一批编导演职员,在挖掘整理传统剧目中,较成功地上演了《十二寡妇征西》、《珍珠塔》、《洪宣娇》、《纣王与妲己》、《碧血扬州》、《梁祝哀史》、《八姐打店》、《皮匠挂帅》、《秦香莲》、《海公大红袍》等剧目。
扬剧的传统剧目,据统计有四百多个,经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有百余个,其中,50年代的《百岁挂帅》被摄制成舞台艺术纪录片,60年代的《夺印》(《恩仇记》)被几十个兄弟剧种剧团移植上演。
《鸿雁传书》是扬剧著名演员高秀英以唱工擅长主演的单折戏,曾被灌制成唱片,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另外,新编传统戏《包公自责》演出后也颇得好评,为外省的剧种所移植。还有80年代的《皮九辣子》、90年代的《巡按还乡》等也都是轰动全国戏曲界的优秀剧目。
小篆与汉仪有什么不同
汉仪篆书比较接近秦篆的风格,结字多为长方形,笔画横平竖直,结构上紧下松。而方正小篆比较接近汉篆和明清名家的篆书书写风格,构型十分协调,给人一种整体美。而小篆在古文内还属于纯构型线条字体,具有线条均匀,笔画分布对称的特点。小篆和汉仪的不同之处...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
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特点是因形生字,起源于商朝时期,距今至少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而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面的铭文,特点整齐、古朴、厚重,起源时间与甲骨文相比较晚。1、性质不同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有契文、...
小篆与大篆的区别图片
小篆指的是秦朝统一全国实行“书同文”而统一出来的一种规范文字,笔画相对较细,字体有一定法则。而大篆是籀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书体的统称,线条明显粗细不匀、字形结构不够整齐,分布结构的法则没有规律化。小篆和大篆的区别小篆指的是秦朝统一全国...
小篆与楷书之间的字体
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隶书,隶书始创于秦朝,相传是由程邈创立。但是隶书真正达到顶峰是在东汉时期,当时的隶书也别叫做汉隶。而隶书的特点是字形大多呈宽扁形,横笔画长,竖笔画较短。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隶书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隶书,隶书被分为秦...
甲骨文是什么时期的文字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是最古老的汉字雏形,也是现存王朝时期最古老的的成熟文字。除殷墟甲骨文外,河南贾湖遗址和贵州地区的汉墓群出土的陶器上也发现了各种最早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