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音乐以“泉腔”弦管为主,兼收傀儡戏、梨园戏和民间小调,既有清婉缠绵的音韵,又有激昂刚健的腔调。只要用南琵琶、二弦、南嗳等乐器。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高甲戏的戏曲音乐表现吧。
高甲戏音乐概况:
高甲戏音乐以“泉腔”弦管为主,兼收傀儡戏、梨园戏和民间小调,既有清婉缠绵的音韵,又有激昂刚健的腔调。打击乐多取自京剧的锣鼓经,但丑旦戏仍保留响盏、双铃、小叫的轻快活泼的音响。特色乐器有南琵琶、二弦、南嗳。
“合兴班”的音乐曲牌大量采用南音,同时也吸取闽南民间的锦歌和傀儡调。表演则吸收梨园戏的“七步颠”、“舢舨行”、“相公爷摸”以及傀儡戏“跑马”等程式。
唱腔:
结构形式为曲牌体,常用曲牌有“浆水令”、“玉交枝”、“双闺”、“福马郎”、“北调”、“水车”、“大环着”、“胜葫芦”、“望远行”、“金钱花”等,还有吸收民间小调如“病子歌”、“担水歌”、“长工歌”、“灯红歌”、“五更鼓”、“十步送哥”、“十二生肖”、“守节歌”、“雪梅歌”、“廿四拜歌”等。
调式以商调式为最多,宫、羽调式次之,徵、角调式较少。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调门分洞管、品管两类,洞管以洞箫的管孔命名,有五空四伬调(C调)、倍士调(D调)、四空调(F调)、五空调(G调);品管以品箫(笛)的管孔命名,有小工调(E调)、品倍士调(F调)、小工四空调(A调)、小毛弦调(B调);品管比洞管同一孔位的调高小三度。
节拍形式有紧七撩(8/4拍)、紧三撩(4/4拍),紧一撩(2/4拍),紧叠(1/4拍)、慢头(散板)等。用泉州话演唱,同腔同调,本嗓发声。
器乐:
由锣鼓经和大小吹组成。
1、锣鼓经
有通用的和专用之分。通用的有“空关”、“大碰场”、“三催紧”、“正滚四大柱”等;专用的有“三不和战介”、“文四大柱”、“小锣介”等。配合唱腔、道白和曲牌音乐的鼓点,分别称为曲介、白介、牌介;用大锣鼓演奏的称为大锣鼓介。
2、大吹
用大嗳(大唢呐)主奏,配大锣鼓介,用于各种排场,如“傍妆台”、“文弟子”、“武弟子”、“点绛唇”、“静板”等。
3、小吹
用嗳仔(小唢呐)或品箫(笛)主奏,配小锣鼓介,用于各种文戏场面,如“北元宵”、“柳青娘”、“火石榴”、“粉红莲”、“北上小楼”、“小开门”等。
乐队乐器:
传统乐队6人,文乐以南嗳(小唢呐)为主,其次是品箫(笛)、大嗳(大唢呐)、二弦;武乐有鼓、板鼓、大锣、碗锣、大钹、小叫、响盏等,后增设琵琶、洞箫、三弦、短笛、二胡、京胡、瓢弦、月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乐队也相应扩大至10余人。
特色乐器有南琶、南嗳和响盏。
戏曲中脸谱颜色哪种表示妖邪
戏曲中的银色脸谱表示妖邪,银色脸谱通常扮演的是妖邪或神仙一类的角色。脸谱一般是在戏曲演员的脸上进行绘画,多用于在舞台上演出时的造型,因为角色特点的不同而不同。脸谱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为兰陵王高长恭所发明,后来才演变为戏剧装扮。戏曲中表示妖...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史记的作者是谁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和散文家,自幼习字读书,遍访各地,了解多地风速与旧闻。父亲去世后,他子承父业,担任太史令一职,并历时十余年编纂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