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是以牛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牛在阿佤人心目中是吉祥、神圣、高贵、庄严的象征。佤族对牛的崇拜,产生出一系列与牛有关的文化现象。透过这些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感知佤族对牛崇拜的文化心理。随本期的佤族文化一起来了解下牛头与佤族的信仰崇拜。
在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和古代神话《达惹嘎木》中,记述了牛是人类始祖的传说。在另一则佤族祖先的传说中,讲述了牛是佤族的救命恩人的故事。故事中讲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佤族青年男女在公明山上放牛,男的叫艾那,女的叫叶布勒。正当他们下到山脚时,突然雷声四起,天降大雨,洪水泛滥。洪水淹没了一切,艾那和叶布勒连忙把牛群赶回山上。
洪水越往上淹,他们越把牛群往高处赶,最后公明山还是被洪水淹没了。洪水淹死了飞禽走兽,也淹死了人类,只剩下一头水牛和他们两人。幸运的是艾那和叶布勒骑在水牛背上。三天三夜后,洪水退去,水牛也死了,但他们却活了下来。因此,牛成了佤族的救命恩人。从那以后,佤族逢年过节都要先拜祭水牛。后来,艾那和叶布勒结婚并生育了儿女,他们就是佤族的祖先。”
据今3000多年前的沧源崖画,描绘了众多关于牛的图像,有牵牛、吆牛、骑牛、食牛、饮牛、斗牛、剽牛等各类图画,还有化妆的牛角舞、手持牛角(兵器)的人画像,可见牛在当时佤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佤族漫长的狩猎和采集历史中,牛是人们主要的捕获对象,是维系人们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与人的生存密不可分。
在佤族村寨的中央,都有一座栽有“丫”形牛角桩的土台,佤族妇女筒裙上织绣的牛头纹、佤族男子上衣上用银泡或布装饰的牛头图案都深深打下了佤族牛崇拜的烙印。1991年,佤族同胞决定将每年农历8月14日定为佤族传统节日———新米节,节徽上有木鼓、牛头和谷穗组成的图案,同样反映了牛在佤族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佤族崇拜牛,牛在佤族心目中是庇佑自己的神灵。而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崇敬,才产生了剽牛的习俗,具有庆贺、祈福、结盟、吉祥的含义。1995年,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中就安排了剽牛典礼。2000年4月,在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临沧佤族文化旅游活动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在昔日抗英盟誓的班洪大寨也举行了隆重的剽牛典礼。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戏曲中脸谱颜色哪种表示妖邪
戏曲中的银色脸谱表示妖邪,银色脸谱通常扮演的是妖邪或神仙一类的角色。脸谱一般是在戏曲演员的脸上进行绘画,多用于在舞台上演出时的造型,因为角色特点的不同而不同。脸谱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为兰陵王高长恭所发明,后来才演变为戏剧装扮。戏曲中表示妖...
一身是胆的主人公是谁
一身是胆的主人公是赵云,赵云是三国时期名将,他与曹操统帅的部队相遇,且战且退,退回营中。曹军追击,赵云命人将大门打开,命弓箭手准备。曹操担心有伏兵,急忙撤退,赵云趁机射箭,曹军相互踩踏。第二天刘备查看,感叹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一身是胆的主人公...
史记的作者是谁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和散文家,自幼习字读书,遍访各地,了解多地风速与旧闻。父亲去世后,他子承父业,担任太史令一职,并历时十余年编纂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