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调查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民族,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600万。本期民风民俗,讲讲中国大民族怎么融合的。
中华民族在患难中融合,源于公元前2700年至前2200年的大洪水,炎黄时代,中国各部族进入大发展时期,不断交流与融合,但因为生产力相对落后,尚未真正形成统一的民族,到前2200年前后,在不断迁移、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由大舜所代表的华族与大禹所代表的夏族的民族大联合最终完成了华夏民族的统一。
华,象形字,花的形状,引申为光彩绚丽等,但华之所以能代表中华民族,是与有虞氏舜帝有关,舜名字为重华,舜字本义为一种蔓类植物,花开遍地相连,故有重华之名,后人传说舜帝重瞳,即瞳孔双层,光彩异常,故称重华,应属附会。
舜部族是古代东夷白虎(即虞)部的一支,居住在鲁西泰山南北,后因洪水,经豫东通道(南北都为海水侵入,孤岛山东只在这一沼泽地区与中原相接)西行,北面受到南太行山共工炎帝部族、西部受到嵩山鲧部夏族的阻拦,只能在豫中东虞城一带发展,再后来联手山西地区的陶唐氏黄帝部族击败共工、鲧部族,才得以向西发展壮大。
舜部族是洪水期东夷民族劫余的精华,在制陶、畜牧狩猎、农业等领域都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平,加上先与陶唐部族联手击败共工、鲧等部族,北驱穷奇黄帝族,南逐三苗炎帝族,又联手夏族替代陶唐氏势力,终于占据中原最强势地位,成为华夏盟主,华族位处九州之中,故称中华。
虞舜最重要的贡献是,在洪水面前,促进各族最大程度的融合,领导各族与洪水抗争,所以“虞朝”虽然短暂,但功勋盖世,因而虞舜之名“华”就成为民族品牌为后代铭记,中国人崇虎为动物之王,就象总以华族为首一样。
夏,象形字,头、双手、双腿构成的人形,本义指大人(与大的意义完全相同),类似今天的“山东大汉”。
夏,能代表中华民族,是因为以大禹为代表的夏族能象大舜为代表的华族一样,领导各族战胜洪水,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夏禹等同于大禹。
古代夏人属东夷龟蛇部的一支,居于今鲁南一带,世代擅长治水(如修、熙、台骀等),洪水期西迁山西,长期居于汾河中下游一带,建立早期的西夏国。
陶唐氏尧部族崛起后,因洪水从河北中部迁入山西,占据西夏北部地区而有“唐伐西夏”致使西夏亡国;夏部族被挤压到运城盆地一带后,持续南下河洛九州,后来缔造出鲧、禹等治水英雄。
陶唐氏后期,夏族自西向东发展,与自东向西发展的有虞氏华族结盟,和陶唐氏鼎足而立,并最终继有虞氏之后建立华夏联盟国家夏朝;后,是东夷民族继皇、昊、帝、大之后对于领袖人物的尊称,夏后即夏王、夏族首领,跟后世所称“大人”类似,但地位更近于“大王”。
迄今鲁南仍称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为“大”或“大大”,而秦晋之间因为是夏族早期和晚期根据地在历史上被称为大夏。
由于夏王朝是在与华族联手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华族与夏族在整个夏朝共同兴衰进退,华族后裔的商族与夏族分支的周族又相继立国,虞夏商周四代的华夏联盟存在了整整两千年,所以把中国称为华夏,把民族称为华夏、中华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
颜料怎么调色
想要颜料调色,要先准备好颜料等工具。注意调色的时候要先调配小样再调配大样,这样才不会浪费颜料。调色要以主色为主,如调配红色的时候,先加正红色再根据要求加入浅色或者深色。调配颜料时要保持湿润,有必要时可以加入活性剂固色。步骤1准备工具:颜料、...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