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客家十番音乐作为民族文化,是闽西客家民间传统文艺最主要的代表性文艺项目之一。又称客家十欢、打十般、十样景、集欢等。所以称为十番,是因为乐队演奏二胡、吊规、椰胡、板胡、月琴、三弦、琴、琵琶、竹笛、唢呐等打击乐器共十余件乐器而得名。
十番音乐以它独有的魅力,在汉族民间广泛流传近三百年,由于流传的年代久远,其间不断地吸收融会了当地畲瑶古乐、汉剧、祈剧、潮剧、采茶戏、木偶戏、饶平戏等过场音乐或唱腔音乐甚至宗教音乐,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形成艺术积淀十分深厚和各种不同艺术风格曲调丰富多彩。据称曲调总数曾多达1000余首,但许多已失传。至今仍可找到的古“工尺谱”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搜集、记谱、油印流传下来的,不到300首;
而如今尚在民间流传演奏的,更不到百首。它的曲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曲或大牌,如《过江龙》、《梅花三弄》等,是传统的十番乐曲;第二类是小调,如《红绣鞋》、《双扶船》、《螃蟹歌》等,是为打船灯、踩马灯伴奏的民间小调;第三类是戏曲弦串,如《南、北进宫》、《琵琶词》、《一点金》、《小扬州》、《春、夏串》等等。
传统十番音乐的乐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云锣、狼串、大小锣、大小钹、清鼓等十种。随着十番音乐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又加进了笙、木鱼等乐器。十番音乐的乐器十分古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所使用的独具特色乐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应是乐器的活化石。狼串、逗管早在北宋时期我省闽清籍音乐家陈两所着的《乐书》中便有记载。十番音乐的演奏形式分为坐奏和行奏,其演奏排列位置十分讲究。主要是应用于迎神赛会和百姓婚丧嫁娶,以及家宴等民俗活动中。十番音乐的曲牌大多取材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现一定的意境,有的还表现了古老的传说故事。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在闽西城乡广泛流传并深得群众喜爱。不论城镇和乡村,几乎都有演奏十番音乐的班社,多为业余的自娱艺人组成。长年都有演奏,节假喜庆日尤甚。演奏者大多是商人和当地知识分子,也有少数普通民众。一些地区的班社还颇有名气,如连城的“集贤社”、“集英社”,长汀的“咏霓社”、“风雅轩”、“青雅轩”及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杭的“上杭民间音乐小组”和永定的“老苏区国乐团”等。
并涌现出连城的黄花孜、上杭的温福霖等一大批着名的民间艺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除班社和民众自身演奏外,还延伸到闽西汉剧、木偶戏、古首班和船灯、采茶灯、踩马灯等汉族民间传统文艺活动中。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上杭县民间音乐小组”演奏的十番音乐名曲《高山流水》,被省遴选赴北京参加会演,得到高度评价并获奖,成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晋京的历史上的首次。
闽西客家十番乐队无论乐手的人数还是使用的乐器都没有严格的规定,一支十番乐队一般少则五到七人,多则十到几十人不等,演奏形式分坐奏和行奏两种,掌板者为指挥。笛子引路(主导),文场和武场间隔进行。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处于后继乏人的境地,急需抢救和保护。
弘扬传承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其价值己远远超出了音乐学范畴,它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学、民俗学、文化比较学、文化传播学、种族人口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都是一笔不可低估的具有探究、保留价值的财富。福建省艺术馆民间音乐研究专家刘春曙分析说,十番到了必须抢救的程度是一种必然。它的节奏、演出模式都与其繁荣时代的生产力相符,与当时人们缓慢的生活节奏协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十番由繁荣逐渐走向衰落。当然,这种古老的音乐有它传承的文化价值,需要保护,政府政策的支持是保护十番音乐的强大后盾。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十番音乐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福建省龙岩市参与申报的“十番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福建省福州市参与申报的“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项目名称“十番音乐”,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75。
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申报的“十番音乐(楚州十番锣鼓)”
江苏省江都市申报的“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
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十番音乐(楼塔细十番)”
浙江省遂昌县申报的“十番音乐(遂昌昆曲十番)”
福建省莆田市申报的“十番音乐(黄石慧洋十音)”
广东省佛山市申报的“十番音乐(佛山十番)”
海南省海口市申报的“十番音乐(海南八音器乐)”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是被列入的少数几个客家传统民间文化项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小篆与大篆的区别图片
小篆指的是秦朝统一全国实行“书同文”而统一出来的一种规范文字,笔画相对较细,字体有一定法则。而大篆是籀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书体的统称,线条明显粗细不匀、字形结构不够整齐,分布结构的法则没有规律化。小篆和大篆的区别小篆指的是秦朝统一全国...
小篆与楷书之间的字体
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隶书,隶书始创于秦朝,相传是由程邈创立。但是隶书真正达到顶峰是在东汉时期,当时的隶书也别叫做汉隶。而隶书的特点是字形大多呈宽扁形,横笔画长,竖笔画较短。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隶书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隶书,隶书被分为秦...
小篆与汉仪有什么不同
汉仪篆书比较接近秦篆的风格,结字多为长方形,笔画横平竖直,结构上紧下松。而方正小篆比较接近汉篆和明清名家的篆书书写风格,构型十分协调,给人一种整体美。而小篆在古文内还属于纯构型线条字体,具有线条均匀,笔画分布对称的特点。小篆和汉仪的不同之处...
小篆与隶书的区别
小篆的字形为长瘦长方形,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线条基本一致。而隶书的字形呈宽扁长方形,头起笔是隶书起笔的典型特征。小篆的诞生是我国文字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相对于隶书会更有意义。1、字形小篆的字形为长瘦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
甲骨文是什么时期的文字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是最古老的汉字雏形,也是现存王朝时期最古老的的成熟文字。除殷墟甲骨文外,河南贾湖遗址和贵州地区的汉墓群出土的陶器上也发现了各种最早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