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蜀文化中,在历史流传中有着关于杜鹃,白虎等原始图腾崇拜,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关于巴蜀崇拜文化的具体内容吧。看看都有什么样的特色文化。
传说蜀国望帝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所以在巴蜀地区一直有“农时先祀杜主”的风俗,不少农村建有“杜主庙”。根据《华阳国志·蜀志》的记载,杜宇失国后,隐居西山,其魂魄化为杜鹃鸟,常因思念故国而啼叫出血来,以至洒满了山野的杜鹃花。
这个“杜鹃啼血”的故事一直在蜀人中流传,李商隐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名句歌吟这个故事,而蜀人拜杜鹃的习俗至少在西汉以前就已经存在。
唐代杜甫在四川也记载了对于杜鹃“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的习俗。至今仍完整保存在郫县近郊的望丛词,是蜀人祭礼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场所。
崇拜白虎是巴人禀君蛮遗留下来的习俗。《后汉书》说:“禀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食人血,遂以人饲焉。”《蛮书》说:“巴氏祭其祖,击鼓而歌,白虎之后也。”这种以人来祭祀白虎,把白虎当做祖神的习俗可能是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相沿甚久,从汉代以来就已流传了。
源于巴人的土家族长期保留着白虎崇拜之俗,称为“坐堂白虎”,是土家族不可战胜的保护神。至今四儿童爱戴虎头帽,就是这种崇拜的流风遗韵。
考古发掘也有印证。三星堆遗址出土有金虎饰和铜虎饰,巴蜀铜兵器上的巴蜀图语符号常常有虎形和虎纹,著名的传世铜器虎纽于,其纽为虎形。由此看来,不仅巴人视白虎为主神,连蜀人也有虎崇拜之习。
川西地区还普遍流行着石崇拜,石崇拜分为两种:一种是羌人的白石崇拜。据传羌戈大战时,羌人先祖受到天神的指点,以白石打败了彪悍的戈基人,使羌族得以有生息繁衍的环境,故把白石视为天神加以崇拜。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另一种是古蜀人的大石崇拜。从蚕丛居于限山石室起,石头就与蜀人有不解之缘。“石室”乃垒石而成,至今眼山地区仍有石垒碉房和高大石碉,因而古蜀先民对服山之石有一种大石崇拜。
成都平原上不产巨石,多从服山运来作为蜀王墓前的墓志石表,杜甫有《石笋行》专门说明石笋的来历和用途。至今成都平原上尚有支机石、天涯石留存,还有五块石、五丁担、石镜、飞来石等遗迹,均是大石崇拜的遗物。
今天在重新修饰过的成都府河和南河岸边,亦特地从岷山运来几吨重的巨石100个,上携吟咏锦江诗词百首,置于片片绿地之中,就是为再现古蜀大石文化,承袭其传统特色而有意识设置的,现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景观。
行书与楷书的区别与联系
用笔和字形是行书和楷书的主要区别,楷书在用笔上比较复杂,讲究章法,从表面来看,笔画之间没有连带关系。而行书书写相对比较流畅,没有过多的章法,从表面看,笔画之间的连带和呼应关系增强。它们主要的联系是行书起源于楷书,具有楷书部分特点。行书和楷书...
行书可以自学吗
行书可以自学,自学行书要从临摹开始,长时间反复临摹训练有利于掌握行书的笔法和结字规律。平时还要多读帖,只有多见识前人优秀的书迹,抓住书帖特征和字的形象特点,才能让书写的行书有深意。行书可以自学行书可以自学,自学行书要从临摹开始,可以先找到一...
行书与楷书在点画特点
楷书点画的特点是点画精致、结构端庄、章法严谨。笔画之间顿挫明显,结构端庄平整,讲究单字成章。行书的点画是在楷书的基础用壁上增加了一定变化,点画的结构更加多姿生动、自由飘逸。行书与楷书点画的特点楷书点画的特点是点画精致、结构端庄、章法严谨。笔...
行书可以写在格子里吗
行书不建议写在格子里,因为行书并不是单个字的排列,如果将行书写在格子内,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上下字之间的流畅性。并为行书字体的大小和笔画粗细存在不确定性,用格子书写会让字体少一种飘逸洒脱的感觉。行书不建议写在格子里行书不建议写在格子里,主要是...
行书可以直接练么
原则上可以直接练习行书,从我国书法的发展进程来看,行书是一个独立的书写方法,它出现的时间要比楷书早。但是结合众多书友学习书法的经验来看,先练习楷书再练习行书有利于掌握字体的间接结构,行书才能练习的更好。原则上行书可以直接练原则上可以直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