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家族来说,结婚是一大喜事。结婚就是两个家庭变成一个家庭。古代婚礼就是拜堂成亲闹洞房。现在每个民族的婚礼习俗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鄂伦春族的婚礼习俗是怎样的呢?跟小编一起去看下鄂伦春族文化中,鄂伦春族的婚俗文化的独特吧。
鄂伦春族在婚姻缔结上,一直保持着古老的族外婚制。在族外婚制的前提下,实行的是交错从表婚。他们在长期的缔结婚姻的实践中认识到,血缘远一些,对子孙后代健康有利。因此,不习惯直接从表,即表兄弟姊妹结婚,而习惯间接从表婚,即在堂姑母、堂舅父的兄弟姊妹间结婚。
在鄂伦春人的婚姻制度中,除上述古老习俗的遗留外,也受了不少封建的影响。如在缔结婚姻时,一般由父母包办,婚后感情不好占一定比例,因此,离婚和私奔者时有发生。
鄂伦春人婚姻的缔结,有求婚、认亲、过彩礼和结婚等一系列过程。求婚,男孩到15——16岁,女孩到14——15岁,家里就要为他们张罗婚事。求婚由男家提出,男方父母看中了某家的姑娘,就托媒人去求婚。认亲:求婚成功后,媒人和男方的母亲等带着烧酒、野猪肉到女方家,男子给女方长辈磕头,唯不给岳父母磕头。过彩礼:彩礼一般是2—3匹马、两桶酒、两口野猪。
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方及其兄弟姊妹要到女方家迎接新娘。结婚之日,新郎新娘要穿精心缝制的狍皮衣着,新郎戴富有民族特点的狍头皮帽。新娘的发辫卷车头顶,象征已婚。作新房的“仙仁柱”布置一新。用对出花纹的狍腿皮褥铺床,绣着云纹的狍皮被摆在床铺的一头。床铺的里侧摆放着用桦树皮精制的箱子和针线盒。
新郎要在结婚的前一天回到自己的“仙仁柱”。结婚之日,新娘由舅舅、伯伯、叔叔和兄、嫂等相送。父母给女儿的陪嫁,有马数匹、皮被褥、皮布衣服、桦皮箱以及手工工具等。送亲的队伍有说有笑,浩浩荡荡的前往男方家。
送新娘的队伍快要到男方“乌力椤”时,新郎率领本氏族的兄弟们要出来远迎。两队人马相遇时,迎亲者表示要接走新娘,送亲者则加以阻拉。最后两队人马簇拥着新郎新娘,快马加鞭,奔向男方的“乌力椤”。到“乌力椤”后,男方父母要向送亲中的新娘的舅舅、伯伯和叔叔等敬酒。
当主人把所有男女妇方的宾客让至坐位上后,新郎新娘开始拜天,两人面朝正南方向磕头。然后由娘拜公婆及男方的长辈亲友。最后新郎走出“仙仁柱”。
接着酒宴开始,把预积的干柴点燃,来宾围着篝火而坐。主人把酒和肉送至客人面前,席间新郎新娘要给所有人长辈磕头敬酒,受拜者一面向新人祝福,一面赠送礼品。酒至数巡,歌声大作,有人还翩翩起舞,热门异常,直至深夜。
入夜,新郎新娘用一个碗吃“老考太”(粘粥),并用一把刀,吃一盆肉,象征永远亲密,白头到老,永不分离。
最后,由婶娘或嫂嫂给铺床,并看着新人宽衣后,两人盖着一床被躺下后才离去。
解放以后,鄂伦春族除了仍然实行族外婚制外,很多旧的婚俗都革除了。父母包办婚姻已被自由恋爱所代替,旧婚礼中那些繁琐仪式和封建成分已改掉。现在不但没有近亲婚配,相后异族通婚者越来越多。因此,鄂伦春族儿童体魄都很健康。
你可能会喜欢:
你所不知的塔吉克族礼仪文化
塔吉克族图腾的象征意义
基诺族宗教信仰是什么
你所不知的基诺族春节习俗
甲骨文起源于什么时候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甲骨文因为被镌刻或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它不仅仅给我国研究起源文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对于研究甲骨文书法也是极其重要的财富。甲骨文起源于商朝甲骨文起源于商朝,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
甲骨文起源于河南哪个地方
甲骨文最早被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方向小屯村一带,起源于商朝。它是当时全世界最完整的记录语言的工具,是一套独立自成系统的文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我国沿用数千年而不衰。甲骨文被发现于河南安阳市甲骨文最早被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方向小屯村一带...
甲骨文起源于楔形文字
甲骨文不起源于楔形文字,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距今至少有3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以及汉字早期的表达形式。并且甲骨文是有着较为系统、发展成熟的古老文字。甲骨文不起源于楔形文字甲骨文不起源于楔形文字,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距今至...
甲骨文起源于什么地方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是我国古代书法文体之一。最初是为了将内容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进行占卜,后来上面的问题就成了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为我国研究文字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甲骨文起源于商朝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是我国古代书法文体之一。商...
甲骨文起源于什么年代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又被称作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古文。甲骨文的产生,据考究是因为商朝统治者迷信鬼神,做任何事都要用龟甲或兽骨占卜,所以上面的文字就成了甲骨文。甲骨文起源于商朝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是商朝的文化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