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是中国广泛流行的一种现代民间舞蹈。而且也是现在大妈们都很喜欢的舞,不过越来越发现,有很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这个队伍。不仅仅是喜欢,更多的是平时缺少运动的人也可以动动身子,对自己的身体也是很有帮助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民族文化中秧歌的起源是怎么来吧。
历史起源:
秧歌的历史,据现有资料可追溯到明初。凤城镇建设村赵炳书家藏《赵氏谱书》中记载:“二世祖赵(通)世袭(大嵩卫)指挥镇舞诰封武略将军。明洪熙一年(1425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行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这是有关海阳大秧歌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当时已有秧歌活动于今海阳凤城。据上所述,海阳秧歌是源于汉,创于明,兴于大嵩卫城(今凤城)。
乾隆三十五年海阳柳树庄人陈英弼编写的秧歌剧《陈老喜劝子跑四川》序中所述:“余随胡公廷章供职邛州,甚爱蜀歌之美,仿做“跑四川”。教秧歌班演唱”。由此可见,早在二百多年前,海阳秧歌的音乐唱腔就已经借鉴蜀歌了。另外,海阳秧歌中“乐大夫”俗有“螳螂门”、“八卦门”之分,即是指他的舞蹈基本动作汲取了不同拳术套路而形成各自的风格。
特点:
海阳大秧歌表演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其次是乐队,随后是舞队。舞队有各类角色几十人。秧歌队常用阵式有“二龙吐须”、“八卦斗”、“龙摆尾”、“龙盘尾”、“二龙绞柱”、“三鱼争头”、“众星捧月”等。海阳秧歌舞蹈动作的突出特点是跑扭结合,舞者在奔跑中扭动,女性扭腰挽扇、上步抖肩;男性颤步晃头、挥臂换肩。
六大特点:一是舞队庞大,歌舞单逗。二是结构严谨,礼仪深重。三是舞则纯舞,唱则逗情。四是即兴扭舞,多样统一。五是走阵多变,布阵巧妙。六是鼓乐清纯,快慢适度。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颜料怎么调色
想要颜料调色,要先准备好颜料等工具。注意调色的时候要先调配小样再调配大样,这样才不会浪费颜料。调色要以主色为主,如调配红色的时候,先加正红色再根据要求加入浅色或者深色。调配颜料时要保持湿润,有必要时可以加入活性剂固色。步骤1准备工具:颜料、...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