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们的祖先从原始社会进步到文明社会时,“衣食住行”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尤其是住的这一方面。有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我们叫做家也是我们住的地方,景颇族文化里,他们的建筑是根据环境,地理来建造的。
走进云南德宏州景颇族聚居的山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别具一格的景颇族竹楼。景颇族的聚居区一般是几家或几十家组成单元寨,由一个个单寨形成群寨。
景颇族聚居的山区,海拔一般在1500到2000米左右,这里气候温和,霜期一般仅一两个月,年平均温度在摄氏18度至24度之间。草顶竹楼的景颇族住宅,多建于斜坡上,一边接地,一边架空,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猪鸡,大牲畜则另建厩栏。
草顶竹楼属长条式,开门于一端,先进入过道间。不论官家或百姓家的过道间都有柱一棵,大小不一,根据人口、劳动力和房子的大小而异。大山官家的柱子,有的直径达二三尺,柱子的粗大程度标志着山官势力的大小。
在过道间还放置着杵臼和脚碓,用以春米。通过此间,然后才能登梯上楼。屋内根据人口多少设置若干火塘,周围铺以蔑席,作为寝榻之处。景颇竹楼每间正中设一个火塘,供全家人聚坐取暖。火塘四周是家人歇息和睡觉的地方。这种草顶竹楼,每隔几年就要修茸1次。
景颇族建盖竹楼也和其他民族一样,十分重视选择地基,不在山梁正中盖房,而选择在当阳平缓、依山傍水的地方。建造竹楼、墙、梁、楼板、椽子护栏、楼梯和床凳,都是使用竹子(也有的人家梁柱用木料),楼下通风,凉风徐徐使竹楼颇为凉快。
竹楼的后院场地,比较开阔,日照充足,溪水环绕,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浓荫覆盖,可以种菜、培竹、栽花育果。有的人家还有水井,洗衣煮饭少不了它。竹楼后边用竹条围圈起来,当地人叫做园子。
景颇竹楼一般分为3种:第一种是全楼式,即整间房子,全部人都住在楼上。景颇族有和睦相处的良好习惯,有的人家弟兄几个都结婚生了娃娃还不分家,人多的达二十多口。这样的人家,住的竹楼就不是三格,而是四格、五格、六格,有八九个火塘。
楼下大多是一人多高的空间;第二种是半楼式,即竹屋的一半用作楼屋,另外一半做伙房,或是支上一副脚碓,或者用来堆放秋粮;第三种是田棚窝铺,用来守卫庄稼,或用来煮饭和休息。凡是上楼的人一律脱鞋,保持清洁。
景颇族竹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而其最动人之处也恰恰在于纯朴简素中创造出散发着泥土芬香的乡土美和风情美。
小篆是什么时期的文字
小篆是秦朝时期的文字,小篆也叫秦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对文字进行统一的产物。小篆的制定是中国文字第一次被系统、标准化的过程,同时小篆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的第一次对书体进行统一,是汉字发展史一次关键性转折。小篆是秦朝时期的文字小篆是秦朝...
小篆是哪个朝代的
小篆产生于战国时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政策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字定型的开始。一直流传至中国末年期间,大约公元8年,小篆才逐渐被隶书取代。小篆产生于秦朝小篆产生于秦朝,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
大篆是金文吗
大篆包括金文,广义上的大篆是小篆之前的文字,主要包括金文和籀文。大篆是西周后期使用最普遍的书体,在大篆发展的过程中,字体的线条变得粗细均匀、简练生动化,字体结构越来越规范,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大篆包括金文大篆包括金文,广义上的大篆是小篆之前...
大篆与小篆有何异同
大篆是籀文、金文、石鼓文等文字的统称,它的用笔与甲骨文的风格比较相似,风格浑厚朴茂,结体绚烂多姿。小篆是以秦篆为基础不断简化规范的一种文字,笔法比较圆融平正,结体典雅和平。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对于中国文字演变有促进作用。大篆和小篆的异同大篆是...
大篆与甲骨文的区别
甲骨文的字形比较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是商朝的文化产物,也是汉字的早期形式。而大篆字形结构相对比较整齐、规范,起源时间相对早于甲骨文,是在甲骨文和其它早期文字基础上简化、规范,是方块字的基础。1、字形结构字形构造是大篆和甲骨文的区别之一,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