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讲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是因地制宜有什么就做什么。在壮族文化中饮食这一块跟地理就很有关系。这里的地方生产糯米,而糯米则是制作粽子最主要的材料,所以也养成了壮族人爱吃粽子的习惯。那么就让我们研究一下壮族的粽子文化。
在壮语中,“包粽子”的发音为“独逢”,与包襁褓的“独朋”相近。广西地区较为常见的年粽一般都做成两边略低,中间鼓起的方形粽子,可被视为象征孕妇的腹部。
如果从农业的角度,西南一带盛产糯米,壮、彝、苗、侗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糯食文化,过节吃糯米做的粽子、年糕、糍粑等食物,就和主产小麦的北方过年要包饺子一样,实在是太天经地义不过了。更不用说汉语中“年粽年粽年年中”的好彩头了。
壮族称粽子为“粽粑”,壮族人所制的粽粑花样繁多。在广西宁明县,春节时壮民往往制做一种大的惊人的粽粑,这种粽粑“以芭蕉叶子包成,内放一条剔去骨头的腌猪腿,足有八仙桌那么大。
这么大的粽粑是用于除夕祭祖用的。祭祖完毕,同族人共同分食这只大粽粑,以示大家同心同德,和睦美满。在云南文山,壮民喜欢在节日制做“马脚杆粽”。这种粽子是用30厘米长、10至15厘米宽的大粽叶包成,其形状一头粗大,一头细长,很像一个带蹄的马脚,所以人们称之为“马脚杆粽”。
制做马脚杆粽时,要先将糯米淘洗后浸泡半个小时以上,把头年的干粽叶烧成草灰,与滤干的糯米均匀混合,再拌以火腿丝、枣子、猪肉、盐(或糖)等,最后包上棕叶,入锅水煮而成。这种马脚杆粽色泽灰黄,口感滑腻,味道鲜香,既可热食,又可冷食,保存期较长,不仅是当地壮民节日必备之品,也是青年男女赶集、赶歌圩、赶花街互相赠送的常备礼品。
在广西区内,粽子的文化又各不相同。南宁及其周边地区,过年往往会包重达两斤以上的大型粽子。那里的棕叶会采用冬天的芭蕉叶,极其宽大,横县的大粽尤其出名。壮族粽子形状也比较多样,除了上述的“孕妇粽”和各地都有的三角粽,还有羊角粽、驼背粽等,在桂北还有因形状得名的狗头粽。选料也和其他地区不同,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绿豆和板栗入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各种馅料。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颜料怎么调色
想要颜料调色,要先准备好颜料等工具。注意调色的时候要先调配小样再调配大样,这样才不会浪费颜料。调色要以主色为主,如调配红色的时候,先加正红色再根据要求加入浅色或者深色。调配颜料时要保持湿润,有必要时可以加入活性剂固色。步骤1准备工具:颜料、...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