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的侗族文化,是勤劳勇敢的侗族人民智慧的成果。最鲜明的标志就是侗族木楼。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侗族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用智慧建造出侗族世代生存依靠的木楼。侗族木楼最独特的地方就是保护自然。
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侗族木楼吧。
黔、桂、湘交界地区近年成为旅游热点。这里山深林密,居住着侗族人民。他们的住房独具特色,而那秘不外传的二十六字建造口诀更是令人遐想。
在侗寨中流传着一个关于房子的故事:古代,有一对恋人来到山中,他们用竹子做支架,用竹篾和茅草做房顶,搭起了一个草棚子。山神刮起了一阵风将草棚吹散了。他俩在河畔用石块垒起了石头房子,房顶铺上石片。
水神却用一场大水将石片冲得七零八落。正在无奈之时,一个喜鹊巢给了他们启发,两人找来粗大的杉树枝,搭起坚固的架子,用木条铺成地板,美观耐用的房子竣工了。大风吹过来,风从树枝的缝隙中穿过;大水冲过来,水从杉木柱中流走,房子屹然不动,毫发无损。于是二人就在这样的木楼中住了下来,他们的子孙在同样的房子中生活,繁衍至今,这就是现在的侗族。
故事中的房子就是侗族木楼。侗族大部分生活在贵州、广西、湖南等省毗邻连接的地区。这一带群山耸立、溪流纵横、气候温湿,盛产杉木。
木楼以杉木为骨架,在离地面相当的高度上铺杉木板条作为居室地板,房顶常用树皮为瓦,这种建筑结构被称为“干栏式建筑”。侗族的干栏式建筑用木材做原料,而傣族、苗族、黎族的干栏式建筑则使用竹子。
侗族的木楼有两种变形:如果村子建在平地上,楼板离地2米至3米,称为“干栏楼”。如果木楼建在山坡上,则以杉木支架“找齐”,叫“吊脚楼”。这种木构建筑的居住区高高在上,防水防潮,又利于通风散热,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相宜。木楼式样历经数千年而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结构变得复杂一些,多为两层或三层,上层住人,下层为畜舍或厕所。
您可能还会喜欢:
十分具有特色的布依族茶文化
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脉:壮族师公戏
独具特色的壮族乐器,壮族蜂鼓
各色各异的达斡尔族风俗民情
甲骨文为什么没有夏
据史料推断,甲骨文没有夏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夏并不被人们称为夏,而是叫鬼方。另一种说法是甲骨文是商朝形成的文字,而夏朝当时还没有形成文字,再加上甲骨文的作用不是用来记载历史,所以夏朝的历史没有被历史记录传承下来。甲骨文没有夏的原因甲骨文没有夏主...
商丘甲骨文起源地在哪里
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河南省,商朝一开始将都城建在河南省商丘市,而甲骨文是商朝的通用文字。到目前为止,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先后经历了三次发掘,其中被挖掘出来的甲骨多达25000片左右,为我国研究历史文化和文字起源提供了宝贵资料。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河...
甲骨文为什么会失传
书写不便、字体繁琐、难以普及是甲骨文失传的几个原因。因为甲骨文需要用刻刀将文字镌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刻画起来比较费力。并且字体相对比较繁琐,没有严格的表现方式,刻画的材料需要经过特殊处理。1、书写不便书写不便是甲骨文失传的原因之一,因为甲骨...
甲骨文为什么在台湾
甲骨文不在台湾,甲骨文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而商朝在我国河南省建立。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也是当时的通用文字。因其镌刻或书写在兽骨和龟甲上得名,最初是因为商朝统治者用来占卜之物。甲骨文不在台湾甲骨文不在台湾,甲骨文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距今至...
甲骨文为什么叫甲骨文
甲骨文之所以叫甲骨文,主要是因为甲骨文被镌刻或书写在兽骨和龟甲上面,所以才形成了如今的甲骨文。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占卜、测验吉凶,具有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吸收、笔画多放折等特点。甲骨文叫甲骨文的原因甲骨文之所以叫甲骨文,主要是因为甲骨文被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