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羌族中订婚分三道程序,分别为“开口酒”、“小定酒”、“大订酒”。通过这三道程序后就表示订婚成功。而在羌族中又有一种名为女儿麻的独特婚俗,这种婚俗是羌族人民为了教育后代要保持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羌族文化吧!
订婚
羌族婚俗订婚时经三道程序,首先“开口酒”,即许口酒。当男女还未成年时,男方请媒人到心目中的女方说亲,如同意则由家长提出一定时间,男方到女方家办酒席宴请,名“开口酒”。酒席上女方提出聘金数目,双方议定,表示订婚初步成功。数月后,男家去女家备酒席招待近亲,称“小定酒”,此时要送上些彩礼,置于神台之上,以示庄重。“大订酒”上,两家具体商定结婚日期,男方要大宴宾客,款待女方亲朋,此时男方根据议定交清聘礼,特别要备一分银子奉送岳母,在整个订婚过程中,姑娘不得露面,藏于房内或亲友家中。
结婚
羌族婚俗结婚又有“女花夜”、“正宴”及“谢客”三道仪式。
“女花夜”,由女方备咂酒两坛招待前来庆贺、送礼的客人,男女各一坛,大家跳舞、唱歌庆贺。
“正宴”即娶媳妇,男方备三匹马前来迎亲,一匹新娘乘骑,另二匹伴娘骑,伴娘系内亲闺女。新娘穿着特制的红嫁衣,脚穿由家嫂做的红绣花鞋,由其亲兄弟背出大门上马,新娘手蒙脸而大哭,有的哭得悲悲切切,有的仅是走走过场。父母将平日为新郎做的鞋、袜等塞进背兜,让女儿带到男家。拾掇停当,乐队吹起唢呐相送,送亲者背起箱子,抬起柜子,热热闹闹送新娘出嫁。送亲途中,如经过亲戚家门口,便由亲戚摆设茶席、备糕点水果等招待送亲队伍,炮手放三声明火枪以示到达,男方亲戚手捧面条上前敬献,伴娘同送亲的即入茶席。到男家村寨,全寨人齐集寨头,迎接新娘。
到了男家,要给伴娘和牵马人少量下马钱,否则不下马。下马后新郎在门口撒把米于地下,厨师提只雄鸡,宰杀后洒鸡血于大门上,以避邪煞之意,新娘新郎即刻进门抢坐上席。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设在露天坝子的盛大宴会便开始了。贵客们边吃边喝、边歌边舞,先唱“赞新娘”的酒歌,歌词内容是赞颂新娘的美貌,从头唱到脚下,后唱“赞新郎”,称颂新郎人品端庄、精明能干。人们一直歌舞到深夜,甚至天明。
第二天,主人再备两席“谢客”,整个仪式才结束。婚后第三天,新郎同弟兄背酒肉送新娘回娘家,新郎住一两日,新娘得住数日甚至数月,也有的住1~3年后,才由丈夫接回。
您可能还喜欢:
民间流传壮族民歌100首
别具一格的蒙古族游牧文化
优美动听的回族音乐文化
原上的音乐,蒙古族音乐文化
甲骨文起源于什么地方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是我国古代书法文体之一。最初是为了将内容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进行占卜,后来上面的问题就成了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为我国研究文字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甲骨文起源于商朝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是我国古代书法文体之一。商...
甲骨文起源于什么时候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甲骨文因为被镌刻或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它不仅仅给我国研究起源文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对于研究甲骨文书法也是极其重要的财富。甲骨文起源于商朝甲骨文起源于商朝,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
甲骨文起源于什么年代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又被称作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古文。甲骨文的产生,据考究是因为商朝统治者迷信鬼神,做任何事都要用龟甲或兽骨占卜,所以上面的文字就成了甲骨文。甲骨文起源于商朝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是商朝的文化产物。...
甲骨文起源于楔形文字
甲骨文不起源于楔形文字,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距今至少有3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以及汉字早期的表达形式。并且甲骨文是有着较为系统、发展成熟的古老文字。甲骨文不起源于楔形文字甲骨文不起源于楔形文字,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距今至...
甲骨文与现代文的对比
甲骨文是因形生字,它的字形于实物非常相似,刻画文字时直线用的比较多,文字大小错落,疏密有一定变化。而现代文完全脱去了甲骨文因形生字的特点,笔画的横竖、撇捺、曲直都能很好的表达,文字整齐、规矩,内容会更加直观。甲骨文和现代文的对比甲骨文和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