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文化中的舞蹈文化,是在哈萨克族长期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俗下形成的,哈萨克族的舞蹈体现出哈萨克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哈萨克族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哈萨克族舞蹈是什么舞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看看布尔克特毕:哈萨克族鹰舞吧。
“布尔克特毕”,是哈萨克族民间动物模拟舞的一种。该民间舞蹈常见男子表演,动作刚健苍劲,充满草原气息。“布尔克特毕”是哈萨克族具有典型特色的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阿勒泰地区的阿贝坦乡和布尔津一带。
长期以来,哈萨克人除放牧以外,狩猎也是必不可少的生产手段。而猎鹰就是猎人在狩猎时最亲密的伙伴,好的猎鹰可以用来抓黄羊、野兔、狼和狐狸,因此,哈萨克人对鹰有着非常特殊的喜爱。养鹰和驯鹰不仅是作为谋生的技能,也被认为是男子汉最好的娱乐,和顽强刚毅性格的主要标志。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着许多赞美猎鹰的诗歌和乐曲,而“布尔克特毕”则是用舞蹈来表现山鹰勇猛无畏形象的代表作。
在哈萨克,“布尔克特毕”通过猎鹰捕捉狐狸的整个过程,艺术地表现了它奋勇战斗,坚韧不拔,最后终于抓获狡猾的猎物的艰辛历程。哈萨克语称猎鹰为“克兰布尔库特”,这种鹰全身羽毛为黑棕色,腿爪呈黄绿色,如蛇皮覆盖,爪如钢刀一般锋利,黄绿色的嘴弯如钩,黑眼窝,眼睑高,目光如火,烁烁有神,可以望得极远。平时戴眼罩,蹲立时双翅交叉,双肩宽而下垂,每饱食一餐,可半月不食。每当扑食猎物俯冲下时,仿佛射出的子弹一般,迅猛异常。
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着许多赞美猎鹰的诗歌和乐曲,而“布尔克特毕”则是用舞蹈来表现山鹰勇猛无畏形象的代表作。“布尔克特毕”通过猎鹰捕捉狐狸的整个过程,艺术地表现了它奋勇战斗,坚韧不拔,最后终于抓获狡猾的猎物的艰辛历程。鹰舞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无论喜庆节日或平时娱乐,在舞台、草原或毡房内,或男或妇,或老或少,都可以即兴表演,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
哈萨克族人民从古至今总是将心目中的英雄比作雄鹰,对鹰的赞美,实质上就是对英雄人物的歌颂。《鹰舞》虽然只是一个模拟性舞蹈,但它象征着哈萨克民族的英勇顽强精神。哈萨克是以狩猎、放牧为生的民族,生活中又有养鹰的习惯,他们从不伤害鹰,对鹰很崇拜,就是猎鹰不能狩猎了也不伤害他,要将其放回山林。
“布尔克特毕”如同哈萨克族独有的阿尤毕一样,其动作逼真,表演者充分利用伸头、挥动双臂、扭身俯冲等优美动作塑造鹰的形象。“布尔克特毕”的舞蹈语汇曾被当代民族文化工作者吸收,编成一套哈萨克舞蹈基本功训练造型教材,应用于现代哈萨克舞蹈的创作中。
“鹰舞”是哈萨克族具有典型特色的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阿勒泰地区的阿贝坦乡和布尔津一带。鹰舞通过猎鹰捕捉狐狸的整个过程,艺术地表现了它奋勇战斗,坚韧不拔,最后终于抓获狡猾的猎物的艰辛历程。他们视鹰为强者、英雄,在民间广布有关鹰的民歌和传说,甚至连舞蹈的起源都与鹰的习性、动态联系在一起,于是形成了“鹰舞”。
您可能还会喜欢:
简单奇特的哈尼族乐器,巴乌
畲族传统节日:招兵节
民族文化的表现:仡佬族阳戏
异彩纷呈、多样的哈尼族民间舞蹈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颜料怎么调色
想要颜料调色,要先准备好颜料等工具。注意调色的时候要先调配小样再调配大样,这样才不会浪费颜料。调色要以主色为主,如调配红色的时候,先加正红色再根据要求加入浅色或者深色。调配颜料时要保持湿润,有必要时可以加入活性剂固色。步骤1准备工具:颜料、...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