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文化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神话传说,拥有悠久历史的壮族文化也不例外。壮族先民流传下来的口头文学中,布洛陀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那是壮族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和制定伦理的神,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有关布洛陀的文化。
传说布洛陀是壮民族开天辟地的创世始祖,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是布洛陀生日,历史上壮族群众从这一天开始到农历三月初九,都会自发前往壮族圣山--广西田阳县敢壮山祭奉始祖布洛陀,并形成广西最为古老、盛大的歌圩。
2006年6月,把布洛陀文化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史料记载,田阳敢壮山歌圩形成于隋唐之前。现在绝大多数壮学研究者都已认同敢壮山是壮族布洛陀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田阳敢壮山成了壮民族的“圣山”和精神家园。
关于布洛陀的文化情结,云南的壮族、文山壮族,也广为传播布洛陀的故事,还有《布洛陀经诗》口授心记、口耳相传。文山州境内壮族民众自上而下,至今,年年都举行祭祀布洛陀仪式,尽管各村寨祭祀的时间不尽相同,但目的相同,即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人丁兴旺,村寨平安。
马关、西畴、富宁等壮族,民间至今还流传有不少布洛陀经书和祭祀活动。马关县仁和镇阿峨新寨,每年五月的最后一天,都要祭祀“布洛陀”,诵《布洛陀经书》。该寨东南面有座山名为“布洛陀”,山上有四棵古栗树,其中一棵栗树被称为“美洛陀”,即“布洛陀神树”,当地村民每年都要到山上举行祭祀神树的活动。
布洛陀,有的地方译为“布伯”,实际上就是“布洛陀”的神话传说。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壮族民间故事》一书中就有记载:“布洛陀是我们壮家的造物主(创世主)”,他是一个无所不能,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伟大天神。
布洛陀崇拜是原生态的原始宗教。富宁县有座“菠箩山”,据考证应为“布洛沱”山。该山并不盛产“菠箩”,所以,应是“布洛陀”山名的“同名异读”。这一切,就是“布洛沱文化”在文山壮乡的反映。
那么,何为“布洛陀文化”?我认为:布洛陀文化主要表现为以稻作农耕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和以创造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是珠江流域原始民族共同体即西瓯骆越民族文化的核心标志,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宝库。
壮学专家认为:布洛陀文化,是壮族及其先民崇奉布洛陀为创世神、始祖神、宗教神和道德神,并遵从旨意调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性的观念体系。
总结“布洛陀文化精神”为“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安排有序,排忧解难”。布洛佗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它的核心是“创造精神”与“和谐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精神的哺育支撑,才能使壮族繁衍至今,成为人口与澳大利亚差不多的中国第二大民族。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一身是胆的主人公是谁
一身是胆的主人公是赵云,赵云是三国时期名将,他与曹操统帅的部队相遇,且战且退,退回营中。曹军追击,赵云命人将大门打开,命弓箭手准备。曹操担心有伏兵,急忙撤退,赵云趁机射箭,曹军相互踩踏。第二天刘备查看,感叹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一身是胆的主人公...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戏曲中脸谱颜色哪种表示妖邪
戏曲中的银色脸谱表示妖邪,银色脸谱通常扮演的是妖邪或神仙一类的角色。脸谱一般是在戏曲演员的脸上进行绘画,多用于在舞台上演出时的造型,因为角色特点的不同而不同。脸谱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为兰陵王高长恭所发明,后来才演变为戏剧装扮。戏曲中表示妖...
史记的作者是谁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和散文家,自幼习字读书,遍访各地,了解多地风速与旧闻。父亲去世后,他子承父业,担任太史令一职,并历时十余年编纂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