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地区有这样的谚语,小满不满,干断田坎,意思是小满下雨下不满,田坎都要干裂掉,降雨对于这个节气尤其重要,那么一起看看小满的介绍,小满的满在南方是水位降雨的含义,在北方是谷物饱满程度的含义,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小满的特点和风俗的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
【小满的介绍】
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节气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气候特点
南方地区: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长江中下游: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因此有民谚说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黄河中下游: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小满节气时,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防御干热风的方法很多,比如营造防护林带、喷洒化学药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江南地区: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chong)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
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sao一声)丝。《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此外,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的说法;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区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农谚;四川省还有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
【小满的特点和风俗】
小满三候:第一候苦菜秀,第二候靡草死,第三候小暑至。
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
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
原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小满时节采收香蕉
小满节气台湾彰化附近的海域可捕获黑鲳,东北部的`苏澳及南部海域则可捕获到飞鱼。高雄县的旗山、美浓等地的香蕉已经进入盛产期。台湾是有名的香蕉出产地,每年都有很多香蕉外销到世界各地。
1、抢水
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2、祭三车
小满在咱们历史上有一个习俗叫祭三车,哪三车呢,叫水车,牛车和丝车。
管这水车车神叫什么呢,传说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旧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江南一带则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它是对江南小满农事的形象总结。所谓三车即水车、纺车、油车。在农谚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们会早考虑,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带动水车灌溉水田。过去行走在偏僻的江南古镇水田边,时常会见到水牛蒙住双眼转动水车的木车盘带动龙骨水车提水,或人力双脚交替踏车提水的情景。
3、蚕神诞辰
小满节相传为蚕神诞辰,所以在这一天,我国以养蚕称著的江浙一带也很热闹。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传统副业,家蚕全身是宝,及乡民的家食之源,人们对它充满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这个节日便充满着浓郁的丝绸民俗风情。
据记载,清道光七年(1827年),江南盛泽丝业公所兴建了先蚕祠,祠内专门筑了戏楼,楼侧设厢楼(相当于剧院之包厢),台下石板广场可容万人观剧。小满前后三天由丝业公所出资,筵请各班登台唱大戏,不过演戏也有个行业忌讳,即是不能上演带有私生子和死人的情节的戏文,因为私和死都是丝的谐音,以故三天所演的戏目都是丝业公所董事门反复斟酌点定的祥瑞戏,讨个吉利。
小满节气习俗:食苦菜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据说当年王宝钏为了活命曾在寒窑吃了18年苦苦菜。旧社会农民每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要靠苦苦菜充饥。苦苦菜,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江西苏区有歌谣唱:苦苦菜,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苦苦菜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
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中国著名美食家聂凤乔先生1958年在宁夏发现了开黄花的苦苦菜,名曰甜苦菜,其叶片大,茎秆脆,苦中带甜。与常见的开蓝色花朵的苦苦菜相比,有很多优点。
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有的人还将苦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各具风味。
小满节气的风俗活动 小满都是5月21日吗
小满节气的风俗来源于在质朴的农耕生活,不同地区的风俗有所不同,今天吧所有小满节气的风俗活动都瞅看下,在北方很多地区,到了小满节气麦穗已经略微发黄,谷粒渐渐饱满,也衍生了去田间看麦浪的习俗,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小满都是5月21日吗的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小满节气的风俗活动】看麦梢黄每年小满之后,麦子逐渐成熟。在陕西的广大农村中,出嫁的女儿要到娘家去探望问候夏忙的准备情况。有的地方,
小满节气的风俗简介 描写小满的诗句古诗词
长征期间缺衣少粮,曾经以苦菜为食,苦菜也叫长征菜的别名就是那时候来的,但是食苦菜其实也是小满节气的风俗之一呢,看看小满节气的风俗简介吧,除了食苦菜,小满节气风俗还有抢水和祭三车,都离不开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描写小满的诗句古诗词的介绍,不要错过了。【小满节气的风俗简介】食苦菜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
24节气小满的特点 小满的文化寓意
二十四节气来源于农耕文明时代,每个节气有每个节气的特点,小满自然也不例外,一起看看24节气小满的特点吧,小满时节,谷物渐渐饱满,开始灌浆,这时候的谷物已经有淀粉味了,勉强可以食用,而在南方,由于大量的降雨江河湖也开始涨水,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小满的文化寓意的介绍,不要错过了。【24节气小满的特点】谷物渐满小满的由来是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先民顺应农
小满节气含义 小满的句子短句唯美
小满有含义有多种,最为广泛的便是农作物开始灌浆饱满,将要成熟,一起看看小满节气含义吧,如果去田间尝一尝小满节气的谷物,会发现已经有一些淀粉的味道了,这也是灌浆的步骤,除此之外小满节气后大范围的降雨频发,江河渐满,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小满的句子短句唯美的介绍,不要错过了。【小满节气含义】正式进入夏季小满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每年公历5月20日至22日,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二十四节气小满介绍 小满的来历简短
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小满时节降雨量大范围增大,暴雨频发,这也是小满称呼的由来之一,看看二十四节气小满介绍吧,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农作物的原因,在小满时节谷物开始灌浆,渐渐饱满,但是还未到成熟的时候,所以称小满,那么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小满的来历简短的解析,感兴趣就关注下吧。【二十四节气小满介绍】小满的由来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