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月七号,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2、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3、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
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特点是因形生字,起源于商朝时期,距今至少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而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面的铭文,特点整齐、古朴、厚重,起源时间与甲骨文相比较晚。1、性质不同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有契文、...
甲骨文起源于什么年代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又被称作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古文。甲骨文的产生,据考究是因为商朝统治者迷信鬼神,做任何事都要用龟甲或兽骨占卜,所以上面的文字就成了甲骨文。甲骨文起源于商朝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是商朝的文化产物。...
甲骨文起源于什么时候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甲骨文因为被镌刻或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它不仅仅给我国研究起源文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对于研究甲骨文书法也是极其重要的财富。甲骨文起源于商朝甲骨文起源于商朝,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
甲骨文与现代文的对比
甲骨文是因形生字,它的字形于实物非常相似,刻画文字时直线用的比较多,文字大小错落,疏密有一定变化。而现代文完全脱去了甲骨文因形生字的特点,笔画的横竖、撇捺、曲直都能很好的表达,文字整齐、规矩,内容会更加直观。甲骨文和现代文的对比甲骨文和现代...
甲骨文是什么时期的文字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是最古老的汉字雏形,也是现存王朝时期最古老的的成熟文字。除殷墟甲骨文外,河南贾湖遗址和贵州地区的汉墓群出土的陶器上也发现了各种最早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距...